一大早,承办法官张七品便接到了来自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当事人小陈的电话。“法官,谢谢您,我已经收到培训机构的退款啦!”
小陈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就业问题。小陈在一边找工作的同时一边报名了培训班进行学习。
在签订合同时培训班向小陈承诺,若未通过考试录取则全额退款。考试结束后小陈的成绩未能达到录取线,遂要求培训班进行全额退款,培训班却以各种理由推脱退款事宜,小陈无奈诉至宁城县人民法院。
承办法官张七品通过查阅案件相关卷宗材料后发现,小陈与教育机构签订的合同中确实明确约定,成绩未达录取线则进行全额退款的合同条款。于是承办法官对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耐心的释法明理,并劝导培训机构要诚信经营,最终培训班同意把培训费全部退还给小陈。
与此同时,小陈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法官,请问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找培训班退费呀?”
法官说:“像你这样的消费者要求退款,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培训机构存在欺诈为由,要求撤销合同,然后要求退款或要求退一赔三。近年来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市场上的培训机构资质和品质参差不齐,有些机构为了吸收生源采取虚假宣传或其他不正当营销手段,导致许多消费者以培训机构存在欺诈为由要求撤销合同,进而要求退款。根据《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据此要求起诉撤销该合同。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法》第55条: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数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是由于培训机构违约,消费者要求解除合同同时要求培训机构退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违约行为更容易得到支持,例如,培训机构停课、擅自更改授课地点、在合同中约定了具体承诺没有实现等。像小陈你这种情况就可依据《民法典》第563条,即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主张法定解除权解除该合同并可要求培训机构进行退费。
三是由于消费者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消费者如果不愿继续参加培训要求单方解除合同,则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但教育培训合同具有强烈的人身性,强调双方之间的信任基础,不宜强制履行,故可以解除合同并进行相应的退款,但是由于消费者属于单方面解除合同,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一般由法院根据合同约定及实际损失酌定违约金数额。
“好的,我明白啦,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知道该如何处理啦,谢谢您!”小陈说。
小贴士
随着培训和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也不断增多,那么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一定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切实保护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签订合同前多种途径审查资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查询相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营业执照,并在其培训项目范围内办学,教学老师要具备教师的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消费者可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政府网站查询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避开存在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还可以通过有相关经历的亲朋好友以及网络查询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口碑、品质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地考察教学场地。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机构经营场所,可以通过现场走访营业场所等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公场所、教学场地,了解机构的运行状况、规模以及有关消防、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情况,看是否与其宣传相符合。
三、仔细研读退费条款。订立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的退费条款,明确退费标准,如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应该让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可以采用补充条款或者录音方式保存证据,避免发生退费情况时培训机构拒绝引起纠纷。如果培训机构无正当理由拒不退费,消费者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如果协商不成,则要勇敢选择诉讼途径,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明确合同内容及条款,厘清双方权利义务。认真阅读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要注意合同主体,对免费课程、培训方式、课程调整、师资变化、退费条款、违约金条款、场地变更、机构合并转让等涉及学员重大权利义务的内容应该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在签订培训合同前主动询问权利,保障知情消费,最好落实到合同协议中,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五、妥善保管相关证据。支付费用时尽可能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消费者应妥善保管相关凭证,注意留存好合同文本、付款凭证、收据、发票等证据。平时应保存好课时卡、相关培训信息通知(如考勤、签到、课程进展、剩余课时),保留与培训机构的音频资料、微信及日常沟通时的聊天记录等。(肖可檬)